一、养成教育的形成机制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看,习惯是人们在某种情况下自动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个人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并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个人固有的东西,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外地。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具有阶段性、整体性的知情意向与行动统一的特征,这是由大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形成的规律所决定的。认知是基础。它是所有人类认知过程的总称。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的反映。它是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健康生活方式的发展有一个建立、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从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健康生活方式发展教育知识,逐步形成一定的健康生活方式理念,然后将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因为良好习惯的形成,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成功,就会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内化是一种心理过程,是行为能力形成的内在侧面。它是通过价值判断、选择和体验而形成的价值取向、需要、动机、情感、信念、意志、行为模式、习惯等一系列心理素质来实现的。 2 健康生活方式发展教育原则 2.1 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发展教育是一个由浅到深、由近到远、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违反从低到高的顺序,就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向上。因此,在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发展教育时,首先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行为习惯的规律,把知、情感、意向、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从理论角度向学生阐明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健康生活方式对健康和生命的意义,使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愿行为。 2.2长期与重复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纠正一个坏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良好的习惯只有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养成,形成自然的习惯。 、一致稳定的动态塑形,这是由人体生理机制决定的。养成教育的本质是改变大学生过去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重塑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就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直线前进的。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复。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会随时侵袭,很容易造成复发。因此,长期性、重复性是发展教育的明显特征。 2.3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要取得有效效果。要以学校为主导,坚持校内校外、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可定期召开“健康生活方式发展教育会”,转变观念,分析研究学生情况,提出对策。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课外的各种发展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为了保持和巩固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健康行为,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氛围,使学生过上全面健康的生活。教育环境中的方法。
2.4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994年11月,“首届世界终身学习大会”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理念”,强调不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终身学习自然成为新世纪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一切良好的生活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本文来自]不可能在某个阶段完成。进入社会后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继续下去。教养教育就是变他治为自律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修养教育方面重视大学教育,认识到它是终身的自我教育。教育与自我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只有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检验和提高教育的效果,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育者作为教学主体,仍需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引导、鼓励、引导的艺术,使受教育者明确自我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只有受教育者具备教育者和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为自己设定一定的目标,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实践、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等能力。因此,学校在发展教育时,要注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2.5 区别对待原则 由于学生生活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应遵循区别对待的原则,这是保证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成效的前提。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和给出的教育实例应该不同,设计的教育活动也应该不同。培训内容和方式也应进行调整。同样,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也要进行分类指导。例如,应重点向新生传授健康生活方式知识,为大二学生设计更多有关运动生活方式实践的内容。又如:弱势群体的学生往往需要特殊的生活方式训练。成人教育和活动。 3 健康生活方式发展教育内容 3.1 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自己,培养学生自信心,塑造健康人格。其次,加强挫折教育,了解挫折及其情绪反应,培养忍受挫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活动融为一体,营造适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开展心理俱乐部活动,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咨询。针对大学生,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心理教育咨询网站,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成年期心理健康、情绪健康、社会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2)青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关系。
3)心理健康与健康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心理防御、心理调节、心理治疗方法)、挫折心理、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等。 4)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心理健康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关系等。 3.2 科学饮食与营养教育 科学饮食与营养教育是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预防“生活方式癌”,必须切断生活方式与癌症之间的通道。关键是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过上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平衡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理,符合人体的需要。荤素搭配,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营养。鸡鸭鱼肉中的荤素平衡有两个科学内涵。一是食物要荤素搭配,荤素搭配。肉类是指动物性食品。素食是指植物性食物。二是荤素“平衡”,即多肉少肉。 “平衡”并不平均。从人体生理特点来看,人体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人类必须荤素兼备,而且必须肉多元素少。总之,荤素佳肴,多菜少肉,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理想饮食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食品所含营养素、营养功能与价值、膳食平衡等相关知识。 2)食品添加剂与健康关系的内容。 3)体重与饮食、饮食失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4)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饮食计划等内容。
例如:你应该确保吃一顿丰盛的早餐;少吃零食,喝清淡饮料,控制糖的摄入量;多吃谷物,保证鱼、肉、蛋、奶、豆类、蔬菜等的摄入。 3.3 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锻炼是现代健康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调节和改善人们因长期不合理的饮食、营养、体重、作息等习惯而造成的生活健康影响。体育锻炼和娱乐不仅是治疗亚健康状态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最方便、最便宜的手段。美国认为定期体育锻炼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的手段,而且是改掉生活中不良习惯的有力措施。为了治愈由生活方式引起的各种社会疾病,人们不得不将体育纳入医学的内容。因此,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石。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来源于】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和原理,以及锻炼的好处。运动卫生知识以及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等知识,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自救、互救急救知识和技能。 2)如何进行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以及如何养成锻炼习惯。 3)运动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3.4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专家将与生活方式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疾病称为“生活方式病”。他们认为,现代人类所有疾病的45%与生活方式有关,导致死亡的因素60%与生活方式有关。
在美国,不良生活方式占死亡原因的48.9%,在我国占37.3%。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达国家 75% 的成年人面临患上一种以上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在发展中国家,既有传染病的威胁,也有“人为疾病”即非传染性疾病的蔓延。这些都是生活方式选择造成的,主要是吸烟、饮酒过量、食物过咸、食物过稀、脂肪过多等。由于运动过量、缺乏运动、环境污染及心理情绪压力等引起。不良的生活方式除了对人体造成直接、明显的健康损害外,还会造成许多潜在的健康问题,也就是常说的亚健康问题。因此,针对不良生活习惯采取有效干预刻不容缓。具体内容包括: 1)不良生活方式内容及其危害影响的知识教育。 2)对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行一系列干预,包括:吸烟、酗酒、网瘾、熬夜、不遵守作息制度、睡眠不规律、缺乏运动、心理(压力管理)等。 。例如:利用学校规章制度、实践练习等进行干预。 3.5 学习和日常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的学习是否健康,也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应加强学生学习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栽培。具体内容:1)了解学习的规律、学习与锻炼的关系等; 2)如何科学用脑,运用用眼卫生知识,合理安排学习等。
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可以促进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体内容: 1)不良生活习惯与疾病的关系。例如:随地吐痰、不勤洗手、乱扔垃圾、滥用药物、生病不看医生等,它们对于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的作用不可忽视。 2)个人日常卫生习惯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4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方法 4.1 课堂讲述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课堂也是学生一天中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如果能够将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无疑将是学校开展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方式。教材是实施发展教育课程的基础。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操作流程、保障措施、注意事项等,并绘制实施蓝图。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的知识,模拟一些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情境,运用一些幽默的方法来增强学生教育的兴趣。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不良生活方式给自己带来的危害以及自己的认识等方法,都是开展教育的好方法。 4.2 行为训练方法 习惯是一种刻板的自动行为。它是通过反复实践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语言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是由被动行为通过有意识行为逐渐转变为自动行为的结果。
发展教育关键是抓培训,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方法。因此,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就是从知识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的转变。例如,要求学生在宿舍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宿舍管理人员要每天检查,及时反馈,奖好罚坏,并通过评选健康星级宿舍、健康个人等竞赛等多种措施不断引导和激励。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被动行为就可以转变为自觉行为。一旦形成自觉行为,检查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zpssm.com/html/tiyuwenda/6354.html